铸铁件可分为灰口铸铁、白口铸铁和球墨铸铁三大类。灰口铸铁浇铸后随炉冷却、基体内应力小,而白口铸铁浇铸后是在空气中冷却的,因此基体内应力大。 铸铁基体的共性是孔隙多、表面粗糙,且含碳量和含硅量较高。实际上不是所有牌号的铸铁都适合电镀的,例如,HT15-32便不适合镀铬,HT21-40、HT24-44可以镀铬,但电镀前应先进行磨光,使表面粗糙度Ra值达到0.63um或更小。由于铸铁件含碳量高、组织疏松,所以酸洗时间宜短,以防止大量碳分的析出,造成氢过电位降低,铬的沉积电位变得更负,电镀时只见大量泛泡,零件上镀不上铬或局部镀不上铬。因此铸件上若无锈斑,可以省略酸洗工序。 铸铁电镀时,镀液温度应适当高些,应在60℃或60℃以上。灰口、白口铸铁阳极处理时间为3~5秒,球墨铸铁可适当延长至15秒。开反电和正电的速度要快,先用比正常电流大100~200%的电流冲击3~5min,然后回到正常值。
球墨铸铁冲击电流可略小些,约比正常值增加50~75%即可 如果有喷砂条件,尽量不要采用酸洗和反刻蚀 总之,铸铁件的型号,基体金属的表面粗糙度,阳极的形状和极距,阳极处理的时间,电流起步的速度与大小等因素,是电镀硬铬成败的关键 电镀中常见的不锈钢主要分两类: 1、非奥氏体不锈钢:如2Cr13、4Cr13等。这类不锈钢含碳量高,经热处理淬火后晶体组体组织会有所变化。 2、奥氏体不锈钢:如1Cr18Ni9Ti、Cr14Mn14Ni、Cr14Ni14等。这类不锈钢含镍量较高 不锈钢由于在空气或水中会产生一层牢固的防锈氧化膜,这层氧化膜在电镀前必须除去,否则铬层的结合力不佳。 对于第一类不锈钢,在酸洗、冲洗之后,可进行1~2分钟的阳极处理,时间不宜过长。然后将工件转为阴极,采用“阶梯式结电”的方法,即先从较小电流密度开始给电1min(<5A/dm2),使镀件表面处于活化状态,然后再逐步升高电流密度至工艺电流,约在5min内完成整个过程; 对于第二类不锈钢,由于其含镍量高,表面极易钝化,故一般不采用阳极处理。这类不锈钢的电镀方法是下槽时用10~15%硫酸活化,带电(2~2.5V)下槽,然后逐步升电流至工艺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