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镀硬铬工艺的介绍和环保电镀的区别

     在盛有电镀液的镀槽中,经由清理和特殊预处理的待镀件作为阴极,用镀覆金属制成阳极,两极分别与直流电源的负极和正极联接。不同金属材质其前处理及电镀工艺都有所差异。 通电后,电镀液中的金属离子,在电位差的作用下移动到阴极上形成镀层。 言价格比较低廉。阳极处理后转入正常电镀。装饰性镀铬通常以铜、镍、镍铬合金或铜锡合金等作为中间层,在光亮的中间层表面在镀0.2~0.5μm的铬;功能性镀铬的主要目的是增加某些零件表面的硬度,进步耐磨性或表面需要特殊的功能,如镀硬铬,镀乳白铬,松孔镀铬和镀黑铬等功能性镀铬。电解液中的铬离子浓度,需依赖按期地向镀液中加入铬化合物来维持。 1碳素钢镀硬铬碳素钢有高碳钢、中碳钢和低碳钢。正常电镀电流密度为25~45 A/dm2,温度55~60℃。在有些情况下,如镀铬,是采用铅、铅锑合金制成的不溶性阳极,它只起传递电子、导通电流的作用。阳极的金属形成金属离子进入电镀液,以保持被镀覆的金属离子的浓度。
   
   含碳量越高,酸洗不当会造成碳以游离态析出而附于工件表面,影响镀层与基体结合强度,因此,碳素钢镀铬应留意:(1)随钢材中含碳量增加,酸洗时间应适当缩短,并在酸洗液中加入缓冲剂。高碳钢为3~5 s,中碳钢不超过30 s,低碳钢30~60 s。电镀液由含有镀覆金属的化合物、导电的盐类、缓冲剂、pH调节剂和添加剂等的水溶液组成。电镀时,阳极材料的质量、电镀液的成分、温度、电流密度、通电时间、搅拌强度、析出的杂质、电源波形等都会影响镀层的质量,需要适时进行控制。镀铬按其用途与铁路镀层的特点可分为两类:一类为装饰性镀铬,另一类是功能性镀铬。 电镀就是利用电解的方式使金属或合金沉积在工件表面,以形成平均、致密、结协力良好的金属层的过程。工件入镀槽后须适当预热,使镀件与镀液温度大致接近。阳极处理电流密度为30~40 A/dm2。含碳量越高,电镀时氢气越易在其工件表面析出,这不仅影响镀层脆性,而且对铬析出也会产生不利的影响。对於高碳钢阳极处理后用稍高于正常电流密度的50%~100%冲击镀有利于铬在基体上优先沉积。 这种工艺过程比较烦杂,但是其具有良多长处,例如沉积的金属类型较多,可以得到的颜色多样,比拟类同工艺较而镀硬铬是将铬直接镀在金属基体上,要求镀层硬度高,镀层与基体结协力好,厚度多在8~500μm。简朴的理解,是物理和化学的变化或结合。含碳量不同,阳极处理时间不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