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镀时,阳极材料的质量、电镀液的成分、温度、电流密度、通电时间、搅拌强度、析出的杂质、电源波形等都会影响镀层的质量,需要适时进行控制。通过电镀,可以在机械制品上获得装饰保护性和各种功能性的表面层,还可以修复磨损和加工失误的工件。阳极侵蚀是镀硬铬中重要的一步,但是阳极侵蚀要根据不同材质进行不同的阳极处理时间,否则,不但零件轻易过侵蚀还轻易造成铁离子的不断积累。
电解液中的铬离子浓度,需依赖按期地向镀液中加入铬化合物来维持。电镀的基体材料除铁基的铸铁、钢和不锈钢外,还有非铁金属,如ABS塑料、聚丙烯、聚砜和酚醛塑料,但塑料电镀前,必需经由特殊的活化和敏化处理。 硬铬镀层因为其具有的高硬度和耐磨性,可以大大增加产品的使用寿命而广泛应用于很多行业。阳极的金属形成金属离子进入电镀液,以保持被镀覆的金属离子的浓度。在有些情况下,如镀铬,是采用铅、铅锑合金制成的不溶性阳极,它只起传递电子、导通电流的作用。也可以另设一个阳极侵蚀槽。
电镀原理在盛有电镀液的镀槽中,经由清理和特殊预处理的待镀件作为阴极,用镀覆金属制成阳极,两极分别与直流电源的正极和负极联接。利用电解作用在机械制品上沉积出附着良好的、但机能和基体材料不同的金属覆层的技术。为此国际上在镀硬铬添加剂的研制方面从普通的镀铬工艺发明以来一直都没有中断过,且已经历了从含氟到无氟的发展。镀层大多是单一金属或合金,如锌、镉、金或黄铜、青铜等;也有弥散层,如镍-碳化硅、镍-氟化石墨等;还有覆合层,如钢上的铜-镍-铬层、钢上的银-铟层等。
电镀液由含有镀覆金属的化合物、导电的盐类、缓冲剂、pH调节剂和添加剂等的水溶液组成。通电后,电镀液中的金属离子,在电位差的作用下移动到阴极上形成镀层。海内也在有些方面取得了较大的成功大部门铁离子是零件在阳极侵蚀时积累的。电镀层比热浸层平均,一般都较薄,从几个微米到几十微米不等。但是镀硬铬的工艺原理决定了其电流效率较低、沉积速度较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