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然水体中一般不含氰化物,假如发现水体中存在氰化氢,那一定是人类流动所引起的,水中氰化物的主要来源为产业污染。含硫化物废水的处理方法有将硫化物转化为硫化盐进行絮凝沉淀和将硫化物转化为硫化氢(汽提)两类。过量的氰化物对活性污泥的毒害作用很大,但在不超过一定的浓度时,只要保证pH值>7、水温低于35℃和公道的曝气量,活性污泥中的微生物可以将氰化物氧化天生铵离子和碳酸根。其中,电镀产业是排放含氰废水最多的行业。常用的处理方法是氯氧化法、臭氧氧化法和电解氧化法。 含氟化物废水的处理方法可分为沉淀法和吸附法两大类。含氟产品的制造、焦炭出产、电子元件出产、电镀、玻璃和硅酸盐出产、钢铁和铝的制造、金属加工、木材防腐及农药化肥出产等过程中,都会排放含有氟化物的产业废水。
炼油、纺织、印染、焦炭、煤气、纸浆、制革及多种化工原料的出产过程中都会排放含有硫化物的产业废水,含有硫酸盐的废水在厌氧前提下,也可以还原产生硫化物,成为含有硫化物的废水。沉淀法适于处理氟化物含量较高的产业废水,但沉淀法处理不彻底,往往需要二级处理,处理所需的化学药剂有石灰、明矾、白云石等。吸附法适于处理氟化物含量较低的产业废水或经沉淀处理后氟化物浓度仍然不能符合有关划定的废水。 另外,石油的催化裂化和焦化过程也会排放含氰废水。氰化物和氰氢酸是广泛应用的产业原料,采矿提炼、摄影冲印、电镀、金属表面处理、焦炉、煤气、染料、制革、塑料、合成纤维及产业气体洗涤等行业都排放含氰废水。 处理含氰污水时,通常加人一定量的氧化剂次氯酸钠,首先使其转化为氯化氰,再水解为氰酸盐,然后在碱性前提下被氧化成二氧化碳和氮,在酸性前提下转变为铵盐。含氰废水的处理原理是将氰化物氧化成毒性较低的氰酸盐,或完全氧化成二氧化碳和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