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几年跟着对镀铬的健康和环境威胁意识的显著增强,导致逐渐向替换涂层技术转移。零件装挂点不宜选在主要面上,零件装挂时应以零件主要面旭日极,并考虑零件在着落时不产气愤袋,零件提起时滴液利便,不积液。
长期以来一直是航空部件制造、维护和修复的枢纽组成部门。辅助阳极可采用铅一锡、钛镀铂、铌等材料制成。特别是挂具的挂钩、主杆和支杆的截面积均应通过镀铬电流。对于某些极难套上铬的部位,可采用辅助阳极,来使凹处电流上升,辅助阳极的导电截面积应当足够大,保证电畅通流畅过。
挂具要常常修理,特别是挂钩上的镀层应退除,如挂钩上的结瘤、支状结晶会消耗很大一部门电流,造成零件挂钩处分布的电流密度下降、无镀层。挂具主钩上设置锁紧螺钉,使挂具在通电时与铜排接触牢固。挂具在设计时,应以套铬电流作为选材的依据。零件装挂采用弹性“绷勾”,零件装挂后接触紧、不晃动。镀装饰铬顾名思义,主要目的就是为了表面光亮、形状美观、防锈等等。挂具不需导电部位要全部绝缘,否则此部门将影响零件的电流密度。
于此同时,铬镀层的替换品已稳获市场。对于电流分布高的区域,可采用辅助阴极或非金属板屏蔽,消除零件高区的电流,使电流密度趋向平均。因为套铬的电流密度较底层电镀的电流密度大5~10倍。
热喷涂是最为熟知的镀硬铬替换工艺,已在航空业确立市场并向航空业以外的一般产业和重型车辆市场拓展。遗憾的是发现用于电镀功课的六价铬会对电镀工厂的工人造成严峻伤害。阳极下部长度应小于阴极零件长度l00~150mm,阴极左右宽度要大于阳极宽度,每侧多lOOmm左右,详细应视零件情况决定。硬铬工艺中的硬铬是镀铬的一种,而另外一种就是装饰铬。
过去二十年环境和健康规则越来越严格,严峻打击了海内的镀硬铬行业,使约一半的电镀车间搬出公司或撤到乡村以外限制较少的地方。然而,热喷涂正面对着来自与镀铬竞争的某些相同技术的竞争。对于像飞机起落架、汽轮机、液压和其它部件,铬可以提供长期的耐磨涂层。铜基材可以通过2A/dm2的电流值,钢、不锈钢基材可以通过lA/dm2的电流值。镀硬铬一般采用比较多的是常在高温前提下使用的机械,如:模具等。
一般来讲,装饰铬不采用象形阳极,假如阴阳极对应摆放,边沿效应将会造成零件两侧下部电流集中,而中间部位电流小。所以在阳极摆放上要尽量避免边沿效应的产生。
套铬不亮最主要的原因是镀液温度与给定的电流不匹配,处理办法如下。
①因镀铬的光亮区对工作条件要求较高,电流密度、温度必须达到要求,当某一条件发生变化,另一个条件也必须相应调整。
②当温度显示不能反映槽的实际温度时,需搅拌镀液,使槽内温度一致。
③对工件过大或厚壁零件,当零件下槽后,零件吸熟,造成零件局部镀液温度下降,如果同时送电,则会造成此处镀液温度与所给定的电流不匹配。对此类工件,下槽后必须预热1~3min,再给电流。
④对于复杂零件,计算的电流小于实际要求的电流,也会造成镀层不亮。因此,对复杂零件应算准面积,给定电流要慎重。总之电流与温度的匹配,不单单是从表面上看,而应看具体情况而定。
镀铬液中硫酸的含量也会影响整个镀层光亮度。如硫酸低时,特别是CrO3/SO42-小于100/1时,亮度会下降。为达到好的覆盖能力,有时需要CrO3/SO42-小于l00/1,此时则需调整温度和电流密度。
镀液中三价铬含量过高会影响镀层光亮度。三价铬含量过高,与硫酸含量低的效果是一致的。高含量铬液中,三价铬含量不可超过7g/L,过高则需用大阳极小阴极处理,在生产中应注意保持阴/阳极板面积比在1/2,以保持液中三价铬含量的稳定。
镀铬液中二价铁含量过高,也会使铬液光亮度下降。零件掉入槽内应及时捞出,防止铁积累,当铁离子累积至10g/L,则需报废部分镀液,以降低铁含量。
阴离子NO3-混入镀铬液也会使镀铬层光泽下降,,其含量很低,就可造成此结果,并且使覆盖能力下降、硝酸根处理:只有在去除镀铬液中的全部硫酸后,在60~80℃通电处理,使还原成氨气逸出。
整流器的波纹系数对镀层亮度也是有影响的,一般六相半波晶闸管整流器可以满足要求,使用单相半波晶闸管整流器是得不到光亮铬层的。
用硫酸根为催化剂的镀铬光泽不及含氟催化剂的复合镀铬镀层的光泽。含氟催化剂得到的铬层发蓝,给人以光泽性提高的感觉。大量的稀土添加剂含氟,使用稀土添加剂的镀铬溶液对于装饰铬层光亮也有提高。